底子的近义词: 基础底细, 底细, 根基, 真相, 根蒂, 根底, 基本, 基础, 根本, 根柢
底子的反义词:
底子的拼音: [ dǐ zi ]
底子的中文解释: 底子,拼音dǐ zi ,汉语词汇,解释为少量的残剩物。
底细:指某个人或者某个组织团队所隐藏的真实的不足为外人道的信息。
根基:根基,指基础;品行;佛教称道根为「根基」。见《三国志·魏志·邓艾传》:“ 恪新秉国政,而内无其主,不念抚恤上下以立根基。”
真相:真相永远只有一个,打开真相的钥匙是真诚。
基本:基本,拼音是ji ben,是指根本的,一个基本的事实。出自 《汉书·谷永传》。
基础:基础【Foundation】指建筑底部与地基接触的承重构件,它的作用泛指把建筑上部的荷载传给地基。因此地基必须坚固、稳定而可靠。 工程结构物地面以下的部分结构构件,用来将上部结构荷载传给地基,是房屋、桥梁、码头及其他构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本:根本,指基础或本质;比喻事物的本源、根基。语出《韩非子·解老》:“上不属天,而下不著地,以肠胃为根本,不食则不能活。”
根柢:根柢,汉语词汇。拼音:gēn dǐ释义:(1).草木的根。2).比喻事物的根基。3).植根
1、他的汉语底子厚。
2、住房泡沫破灭已经凸显了税收底子有多薄。
3、第一,中国这些年经济虽然发展很快,但是由于城乡不平衡、地区不平衡,再加上人口多、底子薄,我们确实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4、但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实现自身发展的道路依然艰苦而漫长。
5、为了摆脱这些束缚,Sarkozy总统努力保护法国工业底子,并提高他们国家的竞争力。
6、但是他们仍旧有工业底子。
7、上海真能从这种初级的底子出发,奉北京之命,到2020年把自己转变成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吗?
8、“你需要为面试打好底子,这样你才能阐述你能如何为企业带来价值的问题。”哈里斯说。
9、毕竟,这个国家底子里对体育的态度是包容且疯狂的,美国人是如此渴望胜利。
10、哪怕你底子里是个爱好社交的人,格莱德威尔建议你列个清单,数数到底有多少人会是你在大街上遇到了,会停下来好好聊聊的。
11、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是中国的基本国情。
12、你的底子很差,建议让爸爸妈妈给你请个家教,把初中的课程补一补。
13、很多学生英语底子很差,课外活动经验也很少,但他们的父母却要求申请常春藤联盟的学校。
14、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
15、阿里巴巴的老婆一离开,凯新家的就检查这个称的底子,非常难以置信的惊讶发现一块金子粘在上面。
16、“许多学生最后选择从事电视或者电影艺术,”她补充道,“学生们的武功底子好,可以参加出演功夫片。
17、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人口多、底子薄、国情复杂,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前进道路上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18、岁月在这位母亲脸上没有留下太多痕迹,身上穿的精心设计的服装以及有着厚厚的底子的白色鞋子——更为她添加了几分风采。
19、这个国家的重工业有广泛坚实的底子。
20、中国的企业,从某种意义上,绝大多数属于中小企业,尤其是在十大涂料品牌行业,企业历史短,积淀少,底子薄。
21、1775年,当对英的反抗运动第一次爆发,Gadsden旗帜首次飘扬。 这个旗帜亮黄色的底子蜷曲着一条黑色的响尾蛇,下面有个口号“不要踩我”。
22、她既是一个很棒的歌手又是一个很有创造力的舞者,但是她一点儿舞蹈底子都没有。
23、学英语应该在小学就打好底子。
24、他的英文底子好。
25、好所以底子可以承受所有压力。
26、不管信仰什么,上帝也好,老子,孔子也吧,心里有了底子,自然气定神闲,人就不同了。
27、她的衣服白底子上有粉红花朵.
28、他的汉语底子厚.
29、画画得先打个底子.
30、他同安迪不一样,不是个运动员底子,也没天生的机灵劲儿.
31、你替我买把小阳伞行 吗 ?要素底子的.
32、你要是把它摊直, 看上去就象好一些灰色的粉片落在帆布底子上.
33、我的鞋底子破了.
34、结论:目前市场上的山参类药材分为四类:野山参、山参、山参和池底子,正确地鉴别山参类药材,必须综合各种性状.
35、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是我们的基本国情.
1、底下: 底下是汉语词汇,拼音dǐ xià,意思是下面。
2、底伏: dǐ fú ㄉㄧˇ ㄈㄨˊ 底伏犹隐伏。 汉 马融 《广成颂》:“疏越蕴慉,骇恫底伏。” 清 王引之 《经义述闻·春秋左传下》“物乃坻伏”:“底伏,犹隐伏也。
3、底册: 底册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登记成册的原始。
4、底层: 1.建筑物地面上最底下的一层,泛指事物最下面的部分:大楼的~是商店。 2.社会、组织等的最低阶层:生活在社会~。
5、底末: dǐ mò ㄉㄧˇ ㄇㄛˋ 底末犹头绪。 元 白朴 《恼煞人》套曲:“为忆小卿,牵肠割肚,凄惶悄然无底末
6、底本: “底本”:是古籍整理工作者专用的术语。影印古籍时,选定某个本子来影印,这个本子就叫影印所用的底本。
7、底样: dǐ yàng ㄉㄧˇ ㄧㄤˋ 底样(底样)汉 典 ◎ 底样 dǐyng[master copy;a copy for the record or for reproduction;a text against which other texts are checked] 作为复制依据的样品 汉 典 词语解释 汉 典 dǐ yàng ㄉㄧˇ ㄧㄤˋ 底样(底样) 汉 典 (1).指脚印。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若不是衬残红芳迳软,怎显得步香尘底样儿浅。” 元 无名氏 《金盆沐发·芳尘春迹》曲:“印香埃底样弓弓,堪爱堪题,宜罩宜笼。”《元人小令集·醉中天·咏鞋》:“底样儿分明印在沙。”(2).犹言这样,如此。 宋 陆游 《遣兴》诗:“子孙勉守东皋业,小甑 吴 粳底样香。” 古直 《感事》诗之一:“三月红棉底样骄,美人意气欲干霄。” 汉
8、底死谩生: 底:通“抵”。竭尽全力,想尽办法。
9、底版: 底片。
10、底着: dǐ zhe ㄉㄧˇ ˙ㄓㄜ 底着(底著)汉 典 停滞;滞留。《国语·晋语四》:“底著滞淫,谁能兴之?” 韦昭 注:“底,止也;著,附也。” 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