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巾的近义词: 披发入山,披发左衽,披发左袵,披发文身,披发缨冠,披古通今,披坚执锐,披头散发,披头盖脑,披头跣足
披巾的反义词:
披巾的拼音: [ pī jīn ]
披巾的中文解释: 披巾,拼音pī jīn,是指披在肩上的织物。
披发入山:指离开俗世而隐居。
披发左衽:衽,本义衣襟。左前襟掩向右腋系带,将右襟掩覆于内,称右衽。反之称左衽。古代中原汉族服装衣襟向右,以“右衽”谓华夏风习。“左衽”一般指中原地区以外少数民族的装束。
披发左袵:披头散发,衣襟向左边开。古指东方、北方少数民族的装束,含有落后、不开化之意。后亦借指异族入主。语出《论语·宪问》:“微 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被,通“披”;衽,同“袵”。宋 文惟简《虏廷事实·披秉》:“胡兒自古以來,披髮左袵,習以爲俗。”亦省作“披髮”。清 方文《舟过芜湖寄怀沈昆铜》诗:“四海倏披髮,中原誰枕戈。”
披发文身:原作被(pī)发文身。头发散披,身上刺有花纹。中国古代吴越一带的风俗。《礼记·王制》:“东方曰夷,被发文身。”
披发缨冠:谓不及束发冠戴,只系缨于颈。比喻急于救援。
披古通今:披古通今 (pī gǔ tōng jīn),披:翻阅;通:通晓。阅读通晓古今书籍。
披坚执锐:披坚执锐,中国成语,是指将领亲赴战场打仗。形容全副武装。
披头散发: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十二回:“那张三又挑唆阎婆去厅上披头散发来告道:‘宋江实是宋清隐藏在家,不令出官。相公如何不与老身做主去拿宋江。’”
披头盖脑:盖:压。正对着头和脸盖下来。形容(打击、冲击、批评等)来势很猛。
披头跣足:【名称】披头跣足【拼音】pī tóu xiǎn zú【解释】形容十分狼狈或穷困潦倒的样子。【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1回:“军士曰:‘恰才见甘夫人披头跣足,相随一伙百姓妇女,投南而走。’”
1、她出于保护把披巾裹在身上.
2、她把一条披巾披在肩膀上.
3、让我把这披巾折起来围在你身上.
4、那对圆溜溜的,充满柔情的眼睛在一块红披巾下闪闪发光.
5、他脖子里围着一条绿色的在披巾。
6、她肩上披着一条白色的披巾。
7、裹着黑披巾的老妇人在门口盯着我们。
8、上了年纪的那位太太裹着一条贵重的貂皮边丝绒披巾,额前还戴着法国假卷发。 收藏。
9、陈列品包括地毯、披巾、腰带和纱丽服等。
10、她用披巾裹住婴儿。
11、赛克斯和他那位搭档各自用黑色大披巾将脖子和下巴裹起来,穿上大衣。
12、新娘手持一个筛子,筛子上盖有一块丝绸披巾。
13、伴以轻柔和优美的管弦乐曲和高难度的舞蹈技巧,学习如何运用披巾来跳舞。
14、然后来到右边有钩子的墙上,把绳子放到钩子上,再把披巾和夹子组合放到绳子上晾干。
15、那女人猛然地披上披巾在肩膀上。
16、上了年纪的那位太太裹着一条贵重的貂皮边丝绒披巾,额前还戴着法国假卷发。
17、她把一条披巾披在肩膀上。
18、文章从叙事模式、描写停顿、叙述频率、叙述视角和叙事声音等方面探讨《大披巾》的叙事艺术。
19、林惇夫人穿着一件宽大的白衣服,和往常一样,坐在一个敞开着窗子的凹处,肩上披着一条薄薄的肩巾。
20、一位穿着传统的利比里亚披巾,身材壮硕的中年妇女,玛米。巴罗喊叫着,在蒙罗维亚中心附近的繁华市场上兜售着这个国家的主食。
21、那条抖过的红色方格布披巾平整地铺在床上,枕边整齐地摆放着一件新棕色法兰绒衬衫和一条笔挺的“李·维斯”牌牛仔裤。
22、那是个寒冷的夜晚;我用披巾裹着肩膀,然后开始全神贯注地继续思考。
23、18岁的吉格.梅辛.格旺楚克(Jigme SingyeWangchuck披着曾祖父的五色披巾 ,正式加冕成为不丹国君。
24、让我把这披巾折起来围在你身上。
25、这种纤维由于在印度喀什米尔用来制造美丽的披巾和其它手工产品而闻名于世。
26、上了年纪的那位太太裹著一条贵重的貂皮边丝绒披巾,额前还戴著法国假卷发。
27、披巾、领巾、围巾、披纱、面纱及类似品。
28、她肩上披着一块披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