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喻的近义词: 直喻
明喻的反义词: 隐喻
明喻的拼音: [ míng yù ]
明喻的中文解释: 比喻的一种,明显地用另外的事物来比拟某事物,表示两者之间的相似关系。常用“如”、“像”、“似”、“好像”、“像…似的”、“如同”、“好比”等比喻词,如“此时心情,正像这无水的枯井”。
直喻:zhí yùㄓㄧˊ ㄧㄩˋ直喻 修辞手法之一。即明喻。与隐喻相对。
隐喻:比喻的一种,不用“如”“像”“似”“好像”等比喻词,而用“是”“成”“就是”“成为”“变为”等词,把某事物比拟成和它有相似关系的另一事物。如“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荷叶成了一把把撑开的小伞”。也叫暗喻。
1、明喻通常以 like 或as开头.
2、不过这是我已经给予你们的明喻.
3、英文系学生︰阐述降落伞说明书里的明喻和隐喻.
4、明喻修辞至少有两层含义.
5、最后,他自然无法理解隐喻、明喻、诗歌甚至复杂的句子。
6、首先我们有这句“迷茫深夜中,轻舟的导航人“,并且这个导航人在明喻中,体现为从诗句之外向内眺望。
7、使用陈腐的暗喻、明喻和习语,你省了不少思考的力气,代价是你的意义的模糊,不仅对读者,也对你自己模糊。
8、我们可以称这些为观察类的明喻,你们会发现它们一一都在讲稿上列出来了。
9、想一想杰弗里·哈特曼关于弥尔顿的明喻写的文章。
10、然而,经济模型不是一幅准确的蓝图,而是一个分析的明喻。
11、大家都非常赞同这些明喻并不是无关紧要的,反而很大程度上终结了所有的争论。
12、隐喻、明喻、类比,这些修辞语言的力量不仅仅是将观察事物划分为不同的角度,而且比喻也比使用一整套复杂的交感语言更容易被人记得。
13、然后我们又看到落叶的明喻,在这里作者将堕落的天使比作了落叶,并且我们在这里又看到了以色列人的形象。
14、在资本论中不仅有大量明喻,而且还有许多隐喻。
15、明喻:当你将两件不同事物作对比时,把它们用“像似”、“如同”等词连接起来。
16、明喻是以两种具有共同特征的事物或现象进行对比说明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类关系。
17、语常见的比喻形式有明喻和隐喻。
18、用一个像“男孩哭得像什么一样”这样的明喻是毫无意义的,因为它模糊了意思而不是澄清了它。
19、由于这些特点及其较强的叙事功能,史诗明喻遂成为一种优美的语用传统,这种传统在以后的史诗中能明显地感受到。
20、也可能是一个意象,一个对比,在不同之物中寻找到的相同点,而这也是隐喻和明喻的内涵。
21、有一点是时常出现并且几乎不变的,-就是在弥尔顿的明喻中始终有一个元素,是从基本的对比框架中脱颖而出的。
22、伽利略在这个明喻中出现了,但明显他对于,这个对比的整体目的来讲是可有可无的。
23、但除了幻灯片跟图表以外,你也可以提供一些隐喻、明喻与小典故来更好地引起听众的兴趣。
24、第三节分析了含有比喻义的成语翻译情况,从明喻、暗喻、借喻三个方面来阐述。
25、这些明喻使得我们能够深入了解一些,诗歌的剩余部分所不能让我们预见的事情。
26、避免使用那些你常在书刊报纸上见到的暗喻,明喻或其他比喻手法。
27、不过这是我已经给予你们的明喻。
28、用不同的技巧表达情感的内涵,从直接描述到象征符号,包括隐喻和明喻。
29、看看有没有明喻、暗喻、转喻和提喻。
1、明丽: (景物)明净美丽:山川~。阳光~。
2、明了: 明,指亮,与“暗”相对。了,指知晓,了解。”明了“一词最早出自于《后汉书·方术传下·华佗》:“ 鲁女生数说显宗时事,甚明了,议者疑其时人也。”
3、明争暗斗: 明里暗里都在进行争斗。
4、明亮: 明亮,指发亮或发光;光线充足;含有闪耀的强烈光亮。
5、明人不做暗事: 心地光明的人不做偷偷摸摸的事。
6、明令: 明文宣布的命令:~禁止。~实施。
7、明修暗度: 比喻用明显的假象迷惑对方,而暗中却采取出人意料的行动打击对方。
8、明修栈道: 明修栈道,本义是指刘邦将从汉中出兵攻项羽时,故意明修栈道,迷惑对方,暗中绕道奔袭陈仓,取得胜利。比喻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
9、明允: 1.明察而诚信。《左传·文公十八年》:“昔 高阳氏 有才子八人……齐圣广渊,明允篤诚,天下之民谓之八愷。”唐 元稹《赠郑馀庆太保》:“追书保养之荣,用彰明允之德。”宋 曾巩《左仆射门下侍郎王珪追封三代并妻制·祖贽追封魏国公》:“具官某,明允纯篤,德业惟茂。”清 戴名世《<四书朱子大全>序》:“惟得一明允之吏,片言立剖,而纷紜之辨顿息。” 2.严明恰当。《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十四年》:“足下听断明允,庶事无滞,则吏慎其负,而人听不惑矣。”《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所以做官的切不可率意断狱,任情用刑,也要求个公平明允。”清 刘献廷《广阳杂记》卷四:“后有族人与他姓訐讼,族长请之于官,判决明允,官民皆服。”
10、明光烁亮: 指光亮耀眼。